小小蚕豆“危害”大

小小蚕豆“危害”大

初夏时节家长需警惕“蚕豆病”


春天在悄悄离开,初夏即将来临了。近日,儿科送来了一张急诊输血申请单,患儿只有1岁,入院时血红蛋白只有57g/L,一看诊断——"蚕豆病",赶紧定血型、配血、发血,丝毫不敢懈怠。好在输了两次血之后,加上一些药物的治疗,患儿情况基本稳定。而就在几天后又陆续收到几位患儿的急诊输血申请单,诊断都是“蚕豆病”,均为学龄前男童。庆幸的是,这几位患儿家人及时发现孩子的尿色或肤色变化以及精神状态改变,并及时就医,通过输血和药物共同治疗,情况好转随即出院。

其实,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一两个需要输血的蚕豆病患儿,作为无为市人民医院输血科的一名医生,同时也是一个母亲,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患病受苦,很是心痛。我想,有必要和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一起了解下 “蚕豆病”。

顾名思义,“蚕豆病”定是与蚕豆有些许联系。一是因该病多发生在夏初蚕豆收获的季节,二是大都因直接或间接进食蚕豆或其制品,有的甚至是接触蚕豆的花粉即可诱发。其病因是体内缺乏红细胞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,本质是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疾病,也可称作红细胞六磷酸酶缺乏症。

该病多见于10岁以下小儿,男孩更为多见。一般在进食蚕豆或其制品或是接触蚕豆花后24-48小时后,会出现头晕乏力、恶心呕吐、厌食黄疸甚至血尿(典型的茶色尿)等症状,但不是每年进食都会发病。该病轻症病例呈自限性,停食蚕豆后会逐渐好转,1周左右可自愈;但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衰竭,重度贫血、休克等,甚至危及生命。故此病需引起重视,好在蚕豆病患者绝大多数红细胞都是正常的,本身不需要治疗,主要在于预防,避免食用或接触亦引起溶血的食物或药物。

蚕豆固然美味,营养价值也很高,但为了孩子的健康,请尽量避免幼儿或乳母(幼儿可通过母乳间接食入)食用蚕豆及其制品,稍大龄儿童可一次性少量食用并观察皮肤或尿液颜色,如有可疑症状要及时就医。


投稿科室:输血科

员:刘迎萍

编辑科室:院办室

核:赵

杨国香

文章来源:本站   编辑:普通管理员
打印该页   关闭窗口   返回页面顶部